獼猴桃有什么營養?
獼猴桃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鉀、鎂、鈣、纖維素、氨基酸、胡蘿卜素等營養成分。獼猴桃的含鈣量是蘋果的17倍,一個獼猴桃能提供人體一日所需維生素C的兩倍之多,所以獼猴桃也被稱為“維C之王”。
獼猴桃也被叫做奇異果,質地柔軟,味道酸甜,其內除了含有糖類、脂肪、維生素C、鈣、鉀、鋅等常見的人體所需營養物質外,還含有獼猴桃堿,果膠、蛋白水解酶等物質,營養豐富,還被譽為“維C之王”。

獼猴桃的營養價值可謂遠高于其他水果,其鈣含量是蘋果的17倍、香蕉的4倍,維生素C的含量是橙子的2倍,一個獼猴桃維生素的含量是一個人一天所需維生素含量的兩倍,對于壞血病有一定幫助,而且獼猴桃還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
獼猴桃雖然營養價值高,但也不是百搭的,如果和某些食物一起吃不僅不能補充營養,可能還會出現其他異常情況,不利于身體健康。不能和獼猴桃一起吃的食物有黃瓜、牛奶、蝦、動物肝臟、白蘿卜、胡蘿卜、螃蟹等。
獼猴桃有什么特點?
獼猴桃為雌雄異株的大型落葉木質藤本植物。雄株多毛葉小,雄株花也較早出現于雌花;雌株少毛或無毛,花葉均大于雄株。花期為5—6月,果熟期為8—10月。
枝呈褐色,有柔毛,髓白色,層片狀。
幼一枝或厚或薄地被有灰白色星狀茸毛或褐色長硬毛或鐵銹色硬毛狀刺毛,老時禿凈或留有斷損殘毛;花枝短的4-5厘米,長的15-20厘米,直徑4-6毫米;隔年枝完全禿凈無毛,直徑5-8毫米,皮孔長圓形,比較顯著或不甚顯著,髓白色至淡褐色,片層狀。
葉的特征
葉為紙質,無托葉,倒闊卵形至倒卵形或闊卵形至近圓形,長6-17厘米,寬7-15厘米,頂端截平形并中間凹入或具突尖、急尖至短漸尖,基部鈍圓形、截平形至淺心形,邊緣具脈出的直伸的睫狀小齒,腹面深綠色,無毛或中脈和側脈上有少量軟毛或散被短糙毛,背面蒼綠色,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星狀絨毛,側脈5-8對,常在中部以上分歧成叉狀,橫脈比較發達,易見,網狀小脈不易見;葉柄長3-6(-10)厘米,被灰白色茸毛或黃褐色長硬毛或鐵銹色硬毛狀刺毛。
根的特征
根系生長在堅硬土層內的分布較淺;生長在疏松的土壤內的分布較深。
獼猴桃為肉質根,根皮率高達30%~50%;根含水量高,一年生根的含水量為84%,二年生根的含水量為79%,獼猴桃主根不發達,側根和須根發達。獼猴桃根系分布淺而廣。活土層的厚度,以及溫度、水分、空氣、養分是影響根系生長的主要因子。一般在40~80厘米深的土層中分布最多。成年樹根群體的分布范圍約為樹冠的三倍。
根系獼猴桃骨干根較一般果樹少,但根的導管發達,根壓大,根系受傷之后,再生能力強。成年獼猴桃有50%以上的總根系長度位于30~50厘米深的表土層,90%以上根系位于1米范圍內。幼年獼猴桃樹的根系呈“碗形”分布,且根長度密度隨深度和離樹干的距離而減少。而成年樹,根長度密度隨深度而減小,但并不受離樹干距離的遠近影響。獼猴桃根系的年生長期比枝條生長期長,每年有30%以上的根系被更新。
花的特征
花為聚傘花序1-3花,花序柄長7-15毫米,花柄長9-15毫米;苞片小,卵形或鉆形,長約1毫米,均被灰白色絲狀絨毛或黃褐色茸毛;花開時乳白色,后變淡黃色,有香氣,直徑1.8-3.5厘米,單生或數朵生于葉腋。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