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的邊麻溝村,柏油馬路上山入戶、農家小院潔凈整齊。在灶寶農家院里,村民周元邦正忙著給游客們烹炒午餐。鍋鏟翻炒間,爆炒土公雞、洋芋津津(當地特色美食)等一道道當地美食呈上餐桌。
(資料圖)
“建了花海,引來四方客,不出遠門也能掙到錢,這放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周元邦有感而發。
邊麻溝村曾經是個窮山溝,因為地處深山、土地貧瘠,農作物“十種九不成”,是遠近聞名的落后村。多數村民只能外出打工謀生,周元邦就是其中一員??粗迕竦奶幘?,愁壞了村支書李培東。
2015年,幾名外國游客進村采風,夸贊邊麻溝風景秀美。李培東茅塞頓開,村里山清水秀生態好,可以發展鄉村旅游讓鄉親們就地致富。
說干就干,李培東組織村民集資建設花海景區,卻難在了施工用電的問題上。農村供電距離較長,配變容量不足,線路陳舊老化,就連村民家里的電燈都忽明忽暗,更別提花海景區的施工用電了。
情急之下,李培東向國網西寧供電公司朔北供電所求助,立馬就有工作人員來村里實地勘察并制定出詳細的供電方案。很快,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動工了,村子里多了2臺嶄新的400千伏安和1臺630千伏安的變壓器,供電線路也被更換成直徑更大的絕緣化線路。
由于加大了載流量,邊麻溝村的供電質量得到了質的飛躍,村民生活用電難題解決了,花海景區的用電也得到了保障。景區建成后,廚藝不錯的周元邦不再外出務工,守在家門口干起了農家樂,收入翻了好幾倍。
“用電完全不用擔心,只需一通電話,網格經理很快就會上門解決問題。”李培東說,村里建了電力便民服務驛站,村民辦電不僅可以走“綠色通道”,網格經理還會主動跟進用電需求,村民用電很放心。
隨著景區人氣越來越旺,網格經理刁宗成給李培東提出建議并給出量化方案,“白天欣賞‘花海’,晚上也可以舉行燈會和燈光秀等活動留住游客。”
一個月后,景區內便布滿了各色彩燈,花海與彩燈相映成趣,讓游客流連忘返。朔北藏族鄉抓住契機,成立了旅游開發公司,在邊麻溝村建起了20多棟小木屋,集旅游、住宿于一體,旺季時,小木屋一房難求。
記者了解到,如今的邊麻溝村,農家院發展到55家,家庭賓館有15家,在花海景區務工的有160余人,邊麻溝花海景區建成至今,累計接待游客200余萬人次,綜合收入達5000余萬元,村里月均用電量也從2015年的16000千瓦時變成了55000千瓦時,足足翻了3倍。
從“窮溝溝”到“金窩窩”,邊麻溝村實現了完美蛻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