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淮海經濟區區域醫療中心是國家和省賦予徐州的重要任務,也是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撐。11月21日上午,徐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徐州報業傳媒大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淮海經濟區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情況和衛生健康工作情況。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常桂秋介紹,市衛生健康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聚焦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總定位,按照定當前、謀長遠、展未來的思路,一步一個腳印把區域醫療中心的美好藍圖繪成生動實景。
——到2025年,區域健康樣板初步建成。三級醫院達到27家、三級甲等醫院超過15家,高水平建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家、專科類省級區域醫療中心4個;國家級、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及建設單位分別達到10個、120個左右;“大健康”理念基本形成,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全面下降,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以上,各項健康指標超過省定指標。
——到2030年,醫療衛生發展水平位居省內前茅。三級甲等醫院18家,重點專科與科研成果數量質量“雙提升”,建成國家級中醫區域診療中心1個、省級研究型醫院2家、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12個;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等級進一步提高。
——到2035年,醫療衛生發展水平位居國內同類城市前列。三甲醫院實現縣域全覆蓋,基本建成系統連續、特色鮮明、優質高效的高水平臨床專科群,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均有優勢專科,更多專科進入全國專業排行榜前列。
據介紹,我市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工作推動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推進醫療資源區域均衡布局
全力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北京地壇醫院徐州醫院正式揭牌運行,大幅減少群眾跨省、跨區域就醫。搶抓國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的重大機遇,將以聚焦高質量發展和區域輻射能力作為重要目標,推動品牌、技術、管理“三個平移”,促進肝病、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等重點學科診療體系與北京地壇醫院同質化發展,逐步提升淮海經濟區傳染病綜合醫療服務能力。著力推動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區域輻射引領作用,整體提升區域內相關專科醫療、教學、科研及疾病預防服務能力和水平,使更多疑難危重患者在區域內得到有效救治,盡快建成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同時,進一步明確支持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配套政策清單,推動區域優質醫療資源布局更加均衡,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高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
實施醫療高原登峰行動
市委、市政府印發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行動方案》中,明確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強化醫保政策支撐、完善醫防協同機制和促進醫教研產融合發展為著力點,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加快推動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同時,將高水平醫院建設工作納入全市醫療事業發展布局。市衛生健康委將以徐醫附院入選全省首批高水平重點建設醫院為契機,帶動全市醫療資源布局優化,深入實施“名醫、名科、名院”戰略,努力實現綜合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科技創新能力、醫學人才層次、醫院管理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再提升,力爭醫院綜合實力持續進位爭先。統籌推進全市醫院服務質量內涵提升,大力推進徐州市口腔醫院、徐州市康復醫院創建三甲醫院,打造“高精尖”專科醫院梯隊,推動優質資源擴容。
提升臨床重點專科能力
市衛生健康委將以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作為全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統籌全市醫療資源、引導醫療機構專科錯位發展、市縣兩級醫院分類發展,著力打造一批醫學重點專科和優勢學科,在“高原”上筑造區域醫學“高峰”。全面優化專科布局。市級層面,將圍繞高水平醫院、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成果,結合異地就醫流出排名靠前的病種情況,整體謀劃,重點扶持心內科、心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腫瘤科、兒科、康復醫學科,提升核心專科、夯實支撐專科、打造優勢專科。縣級層面,圍繞縣域轉出病人病種、實現縣域危重病人兜底目標,加快完善分級診療體系,重點構建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重癥監護等臨床服務,推動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建設縣級全覆蓋,提高縣域急救急診能力,進一步打造市縣分層、特色分明、競爭有序的專科差異化發展格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新一輪加強醫學重點專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工作的意見,繼續貫徹落實衛生領軍人才、彭城英才培養項目,實施臨床技術骨干研修計劃,培養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和本土“衛生登峰”團隊。力爭三年內柔性引進頂尖臨床醫學專家團隊15個左右、“衛生攀峰”頂尖人才2名左右、高層次學科帶頭人15名左右,全職引進衛生專業人才30名左右;培育全市“衛生登峰”團隊10個左右,臨床技術骨干研修60名左右。統籌推進人才“引、育、用、留”一體發展,為打造特色重點專科學科注入“源頭活水”,培育新一批醫療技術頂尖、醫療質量過硬、醫療服務高效、群眾滿意度較高的臨床重點專科群,推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再突破,切實鞏固淮海經濟區區域醫療中心地位。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實施中醫藥服務模式創新行動,建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市、縣級中醫院全面開展“一經典、兩中心、三個全科化”建設,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進一步夯實基礎、提升質量,促進優質中醫醫療資源均衡布局,發揮中醫藥整體醫學優勢,為群眾提供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服務。到2025年,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服務功能更加完善,中西醫結合防病治病水平顯著增強,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特色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
常桂秋表示,市衛生健康委將認真踐行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聚力“筑高峰、強基層、穩公衛、保健康”,高水平打造淮海經濟區區域醫療中心,不斷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深化醫藥衛生綜合改革,集中力量培育名醫名科名院,創新組建跨省域醫學專科聯盟,在人才選拔、團隊培育、項目建設、經費保障等方面向重點專(學)科傾斜,一院一策、一科一特,提升行業地位和圈中口碑,創品牌、進位次、擴影響,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