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經濟全國排名第幾
蘇州市的GDP總量,排名全國第6位,為何不是副省級城市?
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糧食大省、人口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統計的數據,江蘇省的總人口達到了8400多萬人。在全國各個省份中,這樣的人口基數是非常高的。
與此同時,其他省的人口,陸續流入了江蘇省。2021年,江蘇省的GDP總量排名全國第2位,達到了11.6萬億,這是非常不錯的水平。
從GDP總量來說,江蘇省甚至超過了世界上的部分中等發達國家。目前,江蘇省總計下轄了13個地級市,俗稱為“十三太保。”
分別是: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南通市、常州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鹽城市、淮安市、徐州市、宿遷市、連云港市。其中,南京市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同時也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蘇州經濟為什么這么強
蘇州為什么這么牛?對此,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也對其進行了研究,其分析得出幾點:
蘇州是距上海最近的地級市,在100km輻射圈內,接受上海輻射最強。眾所周知,蘇州位于江蘇省的東南部,與魔都上海相鄰。并且兩地間高鐵通勤時間甚至只要半個小時,這讓蘇州成為上海不折不扣的后花園,成為了上海資源外溢最大受益者。
蘇州政府卓識遠見,積極接受上海輻射。在早期的城市定位中,就主動提出了“積極接受上海輻射,實行錯位發展”。在開放和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也是主動出擊。在發展規劃上在中國工業園區建設中首次提出并實施“先規劃后建設,無規劃不發展”的理念。這種做法和理念無疑走在了很多城市的前列。
以12個國家級開發區為引擎,園區制造業發展強勁。通過梳理我們發現蘇州以9個國家級經開區、3個國家級高新區的絕對優勢領先于其他地級市。其中制造業是蘇州的支柱產業,其中產業結構又以電子信息和機械制造為基礎,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納米技術和人工智能四大高新技術產業。
根據網上公布的信息顯示,蘇州擁有35個工業大類,涉及167個工業中類、489個工業小類、16萬家工業企業,是我國工業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僅蘇州工業園區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00多家,科技創新企業6000多家,“國字號”科研院所15家。
在招商引資方面,蘇州還借鑒了新加坡經驗,國內首創敲門式招商。而敲門式招商是指在全球設置招商辦事處,收集當地跨國公司產業轉移需求并將信息上報至經濟發展部門,由部門派專人逐個負責“敲門”,對接其需求完成招商引資。這一模式成效也十分明顯,據悉,截至2019年,蘇州工業園區引進8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131個項目。
人才政策力度大、涉及面廣。眾所周知,人才是一個地區發展的關鍵。對此,蘇州積極下手,對于創新領軍人才科研經費最高支持額高達200萬元,人才租房最高補貼8000元/月,并且租房一年即可落戶,比南京還更寬松。在眾多優惠政策下,近十年來,江蘇的高層次人才占人才總數的比重就從5.6%提高到9.0%。
總的來看,蘇州之所以能如此強大,離不開蘇州政府一系列先進的政策策略,以及優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總結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政府在產業招商和轉型升級中敢為人先、發展意識超前,大力吸引了高層次人才的集聚,并且其背后獨特的區位條件,也助力了蘇州得以在幾百個地級市中脫穎而出、成為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