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的卡點可以怎么解決?
我們常見的財富卡點有三種:
第一種認為只有很辛苦才能賺到錢。你有沒有這種想法呢,我們從小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很多人從小就被植入了一個理念,只有很辛苦才能賺到錢。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有錢人很輕松,他們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努力,就能輕松賺錢?如果你覺得賺錢是靠辛苦,那么你一定是很辛苦的賺錢。
第二種是錢賺到了也敗光了。我有一個學員,他跟我描述最近三年賺了一些錢,每年有100萬左右,但是手里沒有錢。剛剛畢業那幾年就賺了幾十萬,然后開了一家小蛋糕店,自己也不去經營,一年下來就把幾十萬敗光了。第二年賺了100多萬,就投資和朋友合作一個項目也不太過問,很快就敗光了。第三年賺了100多萬,結果讓男朋友給花光了。
至今依然很努力,每次出差必坐頭等艙。酒店閉住五星級,但是手里就是沒有錢。看到這里你的想法是什么呢?會不會覺得這是個敗家子兒?當時我和她在茶館里喝茶,就問問她,你是不是跟你的父親關系不太好?她說,你怎么知道的?我說,一般就是這樣的,她突然就哭了。一個挺剛強的女人突然就哭了。
她說父親和母親的關系不太好。不幫助母親。并且父親經常跟她要錢,她不愿意給。覺得父親對母親不好,所以就拼命把錢敗光了。要不然有錢了不給父親,覺得良心過不去就干脆敗光,這就是內心的反饋。從心底希望自己不要有錢,后來我又跟她說,你這樣的情況往往會想要拯救男人。她就跟我說交了三個男朋友,都花她的錢,是很想拯救他們,覺得他們不夠好,就想幫助他們,沒想到一個都沒有拯救了。其實就是看到父親不夠好,想要拯救,但是拯救不了就去拯救別的男人。聊著聊著就又哭了。內心的力量多強大,它再促使你做一些你難以發現的錯誤的舉動。
優秀的理財師具體是怎么樣的?
投資者無疑是受害者,即使當初選擇了知名機構,有所謂的行業背景和品牌,仍然難逃踩雷的厄運。
但其實,理財師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受生活和KPI的雙重壓力,以信任為核心資本,向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客戶推薦的產品難以兌付,要承受客戶的抱怨和指責,甚至是法律責任。
還有很多理財師自己本身也是投資者,購買了所在機構的產品,辛辛苦苦掙了點血汗錢,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
經過這一波市場的打擊,投資者的第一關注點將不再是收益,而是風險,尤其是高凈值人群。風險、傳承、全球化,是關注的重點,需求從短期利益轉變為長期利益。
投資者的需求和市場的投資邏輯已改變,打破剛性兌付,意味著投資者要承擔巨大的容錯成本,投資者是用真金白銀教育出來的,對市場的敏感度天然高于理財師,風險偏好及抗風險能力均發生了改變,投資者需要更加專業的金融服務,而不僅僅是需要一個產品。
理財師職業轉型的路口
根據《2018熱點行業薪酬報告》顯示,IT和金融是高收入行業,因為這兩個行業的價值體現是專業性,同在IT或金融行業,收入高低差距也很大,根本原因正是在于“專業”。
非專業的理財師,向客戶銷售的是產品,通過獲得傭金賺錢,然而一旦產品出現問題,客戶的信任度和忠誠度蕩然無存;即使產品沒有出現問題,僅靠感情和產品維系的客戶關系也并不牢固,因為感情和產品的替代性太強,你并不是唯一選擇。
而專業理財師,與客戶關系的核心是專業服務,是建立在專業價值之上的情感依賴和專業依賴,這些不可替代的要素,正是專業價值的體現。
專業價值輸出還體現在投資者教育上,理財師無疑是投資者最直接、最信賴的老師,這是理財師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理財師正處在職業轉型的路口,金融行業不缺產品銷售高手,但缺少財富管理專業人才,而金融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一定是專業服務,而非營銷。
職業轉型需要轉變思維
要成為專業的理財師,先要認知升級,思維轉變。
很多理財師服務中產、高凈值客戶,但仍然擺脫不了產品銷售的實質和金融民工的酸楚,無論是受業績的壓力,還是為了賺錢的驅動力,將產品銷售給客戶幾乎成為唯一追求的目標。
這樣的初心,導致所有動作都是圍繞著產品進行,所謂挖掘客戶需求,實質上是在創造客戶購買產品的理由,運用的基本都是銷售技巧,而非理財師的專業技能。
一名優秀的理財師,銷售產品不是目的,而是從客戶家庭角度出發,運用財富管理專業技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財富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及家庭達成財富管理的目標。
客戶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一招鮮,吃遍天”早已不能適應當下的發展需求。要成為專業的理財師,首先要提升的就是思維,在此基礎上不斷的自我精進,終生學習。
關鍵詞: 財富的卡點可以怎么解決 要成為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