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第十二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成果發布舉行。
科博會以“科創引領·新質轉化·開放合作”為主題,搭建科技交流平臺,創新市場化辦展模式,190余家國際國內科技創新領域知名機構參展參會。本屆科博會勇于創新、主題鮮明、亮點紛呈、成果顯著,以“更開放、更創新、更硬核”的姿態推動區域協同創新發展。
展會運作市場化以“三個首次”開啟新篇章
本屆科博會首次實行“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辦會機制,鏈接政府、市場、協會、企業優勢資源參與大會籌備;首次系統性設計打造科博會主題IP體系,推出會徽、“科寶”手辦、紀念幣等文創產品,并取得熱烈反響;首次市場化配套舉辦航空航天國防科技展,受到廣大群眾廣泛關注,網絡售票24小時即突破8萬張,截至11月10日18時已售票30多萬張。
展覽展示專業化“高精尖”創新成果齊亮相
瞄準“高精尖”。量子通信、九章計算機、行星際閃爍監測望遠鏡、愛因斯坦探針空間科學衛星、“探索二號”科考船等大批“國之重器”齊亮相,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和航空航天等前沿技術成為展會焦點;圍繞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組織中關村、上海、揚州、廈門等創新型城市和國家級高新區,集中展示國家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和區域協同創新的新舉措新成果。
唱好“重頭戲”。圍繞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的“國家戰略”,以及“科技立市”的“綿陽實踐”,將在綿院所并入科技城進行集中展示,逐項展示打造涪江實驗室、云上大學城、云上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等科技創新舉措和成果轉化案例,全面呈現綿陽在凝聚戰略科技力量、打造創新轉化平臺、提升產業創新能級等方面的顯著成效。
注重“接地氣”。全面推動展覽展示市場化轉型升級,組織國防軍工專題展,組織月壤、馬里亞納海溝深海水、嫦娥五號月面旗等珍貴實物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增強觀眾體驗感。截至11月10日18時,現場觀展人數超過12萬人次。
產業合作系統化同期舉行“1+6+N”系列活動
以1個省市大平臺促進新質大合作,6條產業新賽道鏈起全國大資源,N場全周期促進推動投資大生成,促進最新科技與高新產業、優質投資與高質量發展“雙向奔赴”,推動形成企業引進來、客商請過來、項目落下來、產業建起來的發展大格局。
發布先進飛行控制系統、成飛運輸設備等產業化成果15項,促成簽署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協議11項,加速推動綿陽重點戰略新興產業建圈強鏈;推動藍星光域航天科技機載激光通信終端、江蘇華立聚能大科學裝置配套設備生產基地等68個優質產業項目簽約,總金額680.14億元;獲取液冷服務器、智算中心、環保裝備、新能源充換電平臺等項目信息70余條,有力推動了客商資源轉化為項目資源。
宣傳推廣品牌化以會提升城市品牌“知名度”
本屆科博會全方位呈現、科技城發展多角度展示,先后舉辦新聞發布會、媒體線下沙龍,吸引百余家媒體平臺260余名媒體記者、自媒體人士到綿赴會,全平臺推出新聞稿件1200余篇(條)。
科博會期間,央視總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社等中央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四川日報、四川廣播電視臺、重慶日報等省級主流媒體深度觀察以及港臺媒體紛紛報道。與此同時,網絡推廣精彩紛呈,微博話題“科博會秀硬核綿陽”閱讀達3927.2萬,抖音話題“綿陽科博會太酷了”播放超6151.5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