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看似簡單的毛絨玩具,深受“90后”“00后”等年輕群體的喜愛。此外,在“娃圈”中,流行一套獨特的“行話”:那些設計娃娃以及照顧娃娃的人被親切地稱為“娃媽”。
“95后”徐文晴是資深“娃媽”,她告訴記者,按照“娃圈”的分類,棉花娃娃分為“有屬性”和“無屬性”兩類。“有屬性”即以明星或一些得到授權的影視人物為原型,“無屬性”即沒有原型,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定制”。“我的娃娃以‘無屬性’的居多,我可以給娃娃們裝扮成不同的造型。”
“我現在擁有十幾個棉花娃娃,它們不僅僅是玩具,更像是我生活中的伙伴。有時候我會給它們拍照并分享給朋友,感覺它們像是我的心情代言人。每一款棉花娃娃都有不同的裝扮,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風格。”徐文晴說。
以明星、動漫人物等為原型的“有屬性”娃娃同樣熱度很高。“00后”蔣逸睿十分喜歡一位韓國明星,并購買了以其為原型的棉花娃娃。她表示,這是一種情感連接。“我喜歡的偶像在職業生涯中經歷了很多冒險和成長,潛移默化地給了我很多鼓勵,而這些娃娃則讓我能夠將這種喜愛具象化、物質化。”
除了明星外,蔣逸睿也提到在二次元文化中,很多動漫人物同樣是“有屬性”娃娃的來源。“現在有很多品牌和設計師開始通過與熱門游戲、動漫、電影等IP合作,推出多樣化的娃娃產品,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角色和款式。”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