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方陣?
方陣是一種常見的戰斗隊形,強大的方陣往往在古代戰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以少勝多。
古代方陣只要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完全可以對付和克制騎兵。例如,古代西方世界著名的馬其頓方陣和羅馬方陣是對抗騎兵的較好作戰形式。古代中國有相應的方陣,如方形、圓形、鉤形等。每個方陣都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場景。
一般來說,最基本的方陣是由軍隊的直線隊列轉化而成的,方陣在前往既定戰場的途中,軍隊分為前、中、后。三支武裝依次首尾相接,隊形為“一”。到達戰場后,首先,中軍隊排成方陣,統帥居中,然后前軍圍繞中軍排成一個正方形,把中軍隊嵌套在里面。然后后軍周圍前軍列成方陣,把前軍和中軍嵌套在里面。這是一個“回”形的方形矩陣。面對敵方騎兵的沖擊,只要能穩住陣腳,就有很大的機會擊敗騎兵。
中國古代方陣形成于金屬兵器廣泛使用的春秋時期。根據古代兵書《孫臏兵法》的記載,方陣是當時軍隊的基本陣型。組成小方陣,這些小方陣再組成一個大方陣,形狀可以很長。這種排列方法“必薄中厚方,居陣在后”。也就是說,中間的兵力少,周圍的兵力多,機動部隊靠后。中間可以虛張聲勢,用較厚的兵力壓垮敵人,用較少的機動兵力靈活運用。
方陣的形成條件
在古代這樣一個方陣,四面如一,攻守結合,虛實并用,戰車、步兵、騎兵都可以使用,在戰國時期已經相對成熟。這一時期方陣的形成并不是隨著金屬武器的出現和發展而產生的,它的成熟需要兩個條件:
一是,金屬武器在戰場上的廣泛應用,增強了戰斗對抗的強度。第二,人們逐漸加深了對戰斗本質是權力對抗的認識。因此,有人認為“方陣”的出現是兵法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也是智慧首次戰勝蠻力的標志。它表明,當人們在作戰時,只要他們扮演軍隊的整體角色,巧妙的組織力量,就能贏得戰爭。
當步兵方陣面對騎兵的沖擊時,最重要的是士兵的戰斗心理要過關,因為騎兵的沖擊是勢不可擋的,氣勢非常震撼。如果士兵一般未經訓練,遇到騎兵時很容易害怕。明清時期,八旗騎兵之所以能在戰場上取得大多數優勢和勝利,主要是因為明軍缺乏足夠的訓練、裝備和強大的戰斗意志。什么是方陣,方陣在古代中經常使用,因為方陣的威力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