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
位置境域
紹興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臺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位于北緯29°13′35″—30°17′30″、東經119°53′03″—121°13′38″之間,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境域東西長130.4千米,南北寬118.1千米,海岸線長40千米,陸域總面積為8273.3平方千米,市區面積294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紹興全境處于浙西山地丘陵、浙東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的交接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形成群山環繞、盆地內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地形骨架呈“山”字形。地貌可概括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而在面積分配上,則表現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全境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而下,最高點為位于諸暨境內海拔1194.6米的會稽山脈主峰東白山,最低點為海拔僅3.1米的諸暨“湖田”地區,中部多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臺地。北部平原地表地貌比較單調,但地下空間比較復雜,發育了分布較復雜的淤泥層、軟土層和硬土層,為地表建筑提供了多樣的建設基礎。
氣候
紹興境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多雨。但由于地處中緯度,地形較復雜,小氣候差異明顯,災害性天氣頻繁。
春季,冬、夏季風交替,太陽輻射增強,氣溫漸升,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春雨連綿,雨水增多,風向多變,天氣變化大,常有倒春寒、大風冰雹出現。
梅雨季常年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對集中,常伴有暴雨,引起洪澇災害。此時,溫、濕同步增長。梅雨結束后就進入盛夏高溫季節,在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紹興市天氣晴熱、溫度高、日照強、蒸發大,常會引起干旱(伏旱)。
秋季,北方冷空氣逐漸影響,氣溫開始下降,常常是“一陣秋雨一陣涼”。暑熱漸消,多數年份秋高氣爽,“十月小陽春”,但常受臺風影響,狂風暴雨,有些年也會出現“秋拉撒”天氣,因此,秋季也是第二雨季。
冬季受冬季風控制,盛吹偏北風,寒冷、干燥,天氣穩定,是一年中溫度最低、降水最少的季節。
水文
紹興境內河道密布,湖泊眾多,向以“水鄉澤國”享譽海內外。受山脈走向制約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河流普遍具有流量豐富,水位季節變化大,一年有兩個汛期,上游水力資源豐富,下游多受海潮頂托等特點。境內主要有匯入錢塘江的曹娥江、浦陽江、鑒湖水系;浙東運河東西橫貫北部,與南北向河流溝通,交織成北部平原區河密率很高的河網水系。此外,上虞尚有部分河溪屬甬江水系,諸暨尚有很小部分屬壺源江,經富陽直接注入富春江。
紹興市有什么歷史文化?
方言
紹興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于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紹興話是紹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曲藝
越劇起源于紹興。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
社戲是流行于紹興的傳統民間娛樂風俗,是舊時紹興城鄉春秋兩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社戲源于該地農村春秋兩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習俗。先時,春社為祈求五谷豐登,秋社為慶賀一年豐收,后發展為以演戲酬神祈福,進而沿習為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紹興演社戲風俗,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風行一時。
地域文化
烏篷船、烏氈帽;社戲、紹劇、越劇;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這些都是古城紹興的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