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記者 李韻涵
作為距離臺灣最近的內陸省份,江西一直吸引了眾多臺商前來投資興業。由江西省政府和國務院臺辦共同舉辦的第十九屆贛臺(廬山)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以下簡稱“贛臺會”)將于8月29日至31日在九江廬山舉辦。連日來,中新網記者走訪多家在贛臺企,探訪贛臺經貿往來何以“隔海若比鄰”,有力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和贛臺各領域融合發展?
7月17日,記者走進臺企彩智電子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工廠內一位員工正在操作儀器。李韻涵 攝
地緣相近區位優 人緣相親舒人心
眾多臺商談及為何選擇江西投資創業時,都會提到江西的地理位置以及區位優勢,臺灣與江西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商緣相連是不少臺商共同的看法。配套齊全、基礎設施好等優勢也被多有提及。
“公司不遠處就有一個碼頭,產品可以通過‘江運+海運’的方式遠銷海外。”臺企艾美特電器(九江)有限公司董事黃景田表示,公司共有300余款產品,不僅銷往全國各地,更遠銷日本、韓國以及歐美國家。
在旺旺集團江西總廠總廠長陳陣看來,江西是內陸農業大省,對屬于傳統食品行業的旺旺集團來說,具有原材料、用工成本等比較優勢。他認為,站在企業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這些也是投資江西的重要因素。
現如今,臺灣地區已是江西第二大境外投資來源地,也是江西十大主要貿易伙伴之一。同時,臺資企業還是江西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8月2日,在萍鄉市的一家臺企工廠內,每條生產線上的各項工序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吳敏 攝
同頻共振共發展 向“新”出發促融合
“扎根江西20多年,我們與大陸發展同頻共振,得益于江西良好的營商環境,尤其是一流的服務理念,我創辦的企業在這里沒有‘水土不服’,而是‘根深葉茂’。”來自臺灣的臺鑫公司董事長董建霖如是說。
在江西的眾多臺商中,有扎根大陸30余年的老朋友,也有不少探索中的新伙伴。他們一同跟上大陸的發展浪潮,感受大陸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速度。
臺企彩智電子科技(江西)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輝鴻表示,大陸很多產業都在逐步與世界接軌,希望未來兩岸能更親密地往來,更好地去交流與溝通。此外,兩岸的資源與人才可以優勢互補共促新質生產力發展。
“江西現有臺資電子信息企業近百家,主要集中在吉安、贛州、南昌、九江等地,產品覆蓋計算機整機及零部件、覆銅板、高端制造等領域,總體發展健康穩定。”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一級巡視員江明成表示,臺灣地區企業來贛投資熱情很高,今年將有一大批臺資項目企業落戶江西。
7月23日,在旺旺集團江西總廠,企業展示的產品。劉力鑫 攝
招商引資多渠道 用心用情服務優
從2003年開始,江西與國務院臺辦共同連續舉辦了十八屆贛臺會。過去十八屆贛臺會累計簽約項目1143個,贛臺會已成為推動贛臺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江西對臺招商引資的重要渠道之一。
江西省委臺辦、省政府臺辦主任張鋒表示,近年來,江西省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著力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加快推進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加快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贛臺會是江西省重大開放平臺,辦好贛臺會,用好贛臺會,有利于宣傳、展示江西省改革發展成就,有利于推介江西省產業資源和優良營商環境,吸引更多臺企臺商臺胞聚焦江西、走進江西、扎根江西,推動贛臺交流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
“從企業落地、建廠、招工,甚至遇到任何困難,當地政府都會全力協調給予幫助。當地還有非常好的獎勵政策。”來自臺灣臺北市的柏兆公司總經理陳志誠告訴記者,2016年股東資金鏈出現問題,在政府介入下,有公司入股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企業成為國有控股企業。
事實上,一方面,江西積極落實惠臺政策,包括持續推進中央“31條措施”“26條措施”和“江西惠臺60條”等惠臺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深入臺資企業開展宣傳宣講等,使臺商臺企的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江西大力優化對臺商臺企服務,實施“點對點”精準服務,暢通常態化溝通渠道,協調解決臺企發展面臨的困難問題等,這些措施進一步堅定了臺商臺企投資江西的信心和決心。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江西累計引進臺資項目4039個,實際進資192.06億美元。2023年,江西新設臺資企業58家,實際利用臺資4197萬美元,增長65.8%。(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