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征收標準:
新增建設用地如何收取有償使用費?
使用土地前,需申請農用地轉用建設用地審批,并對規劃區內城市批次新增建設用地(農用地、未利用地)和獨立位于出讓方式區的城市規劃區外土地繳納有償土地使用費。
新增建設用地的有償土地使用費,由用地所在地政府支付給省、國家。然而,在運作中,當地方政府申報和批準新的建設用地時,它首先支付的是獲得省或國家批準的土地。土地返還使用者時,有的收取新建設用地的有償使用費,有的地方將此費用計入土地出讓價格。分配的土地好像也要交。
收集范圍:
一般來說,在運營中,地方政府在申報和審批新增建設用地時,應先提交獲得省或國家批準的建設用地。
1.當你回頭把土地給用戶時,你會收到新建設用地的有償土地使用費,有些地方,這筆費用會計入土地出讓價格。分配的土地好像也要交。
2.國務院和財政部似乎專門為此發布了一份文件,其中包含了許多救援物品,所以我們可以去看看。
3.關于調整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的通知;財政部中國,國土資源部銀行關于調整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的通知。
誰付錢?
按照農用地轉用、征收等新增建設用地審批程序,已繳納的土地使用費,由取得新增建設用地的縣、市按照本辦法規定的標準繳納。
根據該規定,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的支付主體應為縣、市人民政府,即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由縣、市人民政府支付,具體由取得新增建設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支付。
建設用地要用多久?
一、相關法律法規
土地使用權年限
根據我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12條規定,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最長期限應按以下目的確定:
居住用地70年;
工業用地50年;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
商業、旅游、娛樂用地40年;
倉儲用地50年;
綜合或其他用地50年。
二、土地使用年限
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為70年,從取得該處土地使用權之日起計算。房改房產權土地使用年限起始時間為,該地塊地上房屋參與房改后第一個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房屋。經濟適用房使用年限50年。
工業用地50年
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公益性用地使用年限為50年
商業、旅游和娛樂用地40年
綜合或其他用地50年。
三、土地使用年限最長為70年
土地使用年限從開發商取得該地塊土地使用證之日起計算。根據1990年5月19日生效的法規,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長期限按以下目的確定:
居住用地(通常指商品房用地):國家統一土地使用年限為70年;
工業用地:國家統一實施的土地使用年限為50年;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益事業用地。全國統一實施的土地使用年限為50年;
商業、旅游、娛樂用地:全國統一土地使用年限為40年;
跟土地租賃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1.概念不同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政府向上級支付的土地出讓金
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將省政府批準的土地拍賣,給開發商或工廠時,開發商或工廠支付給地方政府的土地使用費。
2.資金流動不同
土地出讓收支全部納入地方政府資金預算管理。收入全部繳入地方庫,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管理,支出通過地方政府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在地方國庫設立專戶,核算土地出讓收支。
30%的土地有償使用費上繳中央,70%上繳地方。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在依法取得新的建設用地后,向土地使用者供應土地。
3.付款時間不同
土地出讓金在土地使用階段支付,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在審批階段支付。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由縣、市支付,相當于購買國家建設用地指標,土地出讓金由土地收購方(開發商等)移交給縣、市土地管理部門。
關鍵詞: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征收標準及誰繳納 建設用地使用期限多長時間 建設用地使用權年限是多少年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年限是多久 建設用地一般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