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史沿革
1995年青海省政府將該區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并于1996年公布。
1997年12月國務院批準并公布該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9年9月更名為“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6年4月,青海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部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提出將力爭于5年內建成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范圍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園區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
2020年3月,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對可可西里地區的主要湖泊進行了系統考察,首次獲得該區域大中型湖泊水下地形、水質剖面等數據,為“亞洲水塔”湖泊變化、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區域水資源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數據。
2021年7月,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藏羚羊們也到了遷徙產仔的季節,為此,工作人員一直守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遷徙通道上。藏羚羊數量從不足2萬只增加到了7萬多只。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區域范圍
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范圍為:東至青藏公路,西至青海省界,北至昆侖山脈的博卡雷克塔克山,南至格爾木市唐古山鄉與治多縣界,東經89.25°~94.05°,北緯34.19°~36.16°,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核心區為可可西里山與烏蘭烏拉山——冬布勒山之間,面積1.55萬平方公里。
關鍵詞: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區域范圍 青海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