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是指依賴于電池的交通工具,常見的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三輪車,甚至是電動汽車,都屬于電動車的一種,而我們狹義上說的電動車,是指電動兩輪車,也有地方叫做“電瓶車”,它是最為普及,城市、農村道路最為常見的一類電動車。
之所以可以很好的普及,得力于電動車擁有很好的經濟效應,一輛汽車代步工具可能要10萬+,一輛摩托車要1萬+,而一輛好一些的電動車,也只不過5000元+,普通的代步車型,只需要一兩千元左右。
而電動車不僅買車便宜,用車也很便宜,一輛48V20AH的電動車,每次充滿電不要1度電,大概在0.5元左右的電費,可以續航60~70公里,真的可以說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用的起的交通工具。
但是,電動車也有一大“軟肋”,作為充電用來滿足動力需求的電動車,它的電池耐用性相對較差,并且,損傷電池的充電方式很多,車主稍不注意,養成了不規范的充電方式,原本只能用3年的電動車電池,就可能用1年就面臨報廢。
先看視頻:
小行家近期就刷到這樣的一個視頻,其中提到電動車“每日一充”和“沒電再充”,這2種較為常見的充電方式,對于電池帶來的損傷影響介紹,總結為:
“每日一充”:電動車天天充電,會導致電池積壓,從而形成電池結晶,導致蓄電能力的下降,另外,鉛酸電池只有300次左右的充放電次數,“每日一充”還會縮短電池的使用壽命;
“沒電再充”:電池內部的活性物質和鉛板,需要依附電量,一旦電量消失,零部件就會損傷,從而損傷電池;
從而可以看到,無論是 “每日一充”和“沒電再充”,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電池,而這2種,又是許多人最常用的充電方式,到底哪一個會更傷電池呢?
電動車“每日一充”和“沒電再充”,哪個更傷電池?
如果二選一的話,從實際帶來的損傷來看,小行家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請教了許多專業人士,得出來的結論是“每日一充”更會損傷電池。為什么會這樣說,主要有2個方面的依據:
依據1:表面的沒電再充,實際上是達不到電池意義上的“真正沒電”,現在的電池都有保護機制,為電池保留電量,即便是儀表盤顯示沒電,但在保護機制下,電池實際上還是有最低保護電壓的。
依據2:出現沒電再充的幾率很小,許多人指的沒電再充,其實都是儀表盤還會有一點電,真正做到儀表盤一點電都沒有的,畢竟是極少數,畢竟,車主都不會把電動車在半路用到完全沒電,從而推回家。
從以上2種結合實際情況來看,電動車的“沒電再充”其實不會達到“徹底放電”,因此,造成對于電池的損傷較小,當然,要注意一件事,現在有一部分電動車,搭載了ACS系統,實現“沒電也能騎”,這種開關一旦打開,就會徹底放光電池的保留電量,頻繁這樣做,就會比“每日一充”更傷電池。
更科學、合理的充電方式有哪些?
通過以上的介紹,今天終于知道了許多車主的困惑,“每日一充”和“沒電再充”,哪一種充電方式更傷電池,最后我們再來捋一捋,電動車在充電過程中,那些更科學、合理的充電方式。
(1)、什么時候充電,“每日一充”和“沒電再充”都傷電池,并不是最科學、合理的充電時機,而最佳充電時機選擇,是儀表盤顯示還有20%~30%的電量。
(2)、充多長時間,充電首先要保障充滿,但又不能充的時間太長,會造成過充,比較合理的是充電器跳綠燈之后,再繼續充半個小時,就可以拔掉充電器。
小行家的總結:
“每日一充”和“沒電再充”是比較常見的2種充電方式,而它們哪一種會更傷電池,也一直被討論,經過小行家根據專家的答案介紹,總算知道了,從實際用車來看,“沒電再充”相對更好一些,當然,它也不是最科學、合理的充電方式,如果想要提升電池耐用性,車主有必要注意“什么時候充電、充電多長時間”,這樣更有利保護電池,另外,如果一直采用錯誤充電的車主,也要盡快改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