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6月20日,2023年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作品展演活動在江蘇省揚州大學舉辦。此次,共有《高速鐵路自動駕駛系統》《中國熊貓》《天問一號到達火星后要開展哪些工作》《氣候變化中的海洋》《降溫噴霧有何危害》等100部優秀作品獲獎。這是今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重要內容之一。
科技部人才與科普司副司長李勇介紹,近年來,科技部不斷完善科普工作法律法規、政策規劃和體制機制,先后推動出臺了《全民科學素質規劃行動綱要(2021—2035)》《“十四五”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等綱領性政策文件,科普法的修訂工作也正在推進中,初步形成了適應新時代科技強國建設要求的科普工作新格局。
與此同時,依托全國科技活動周,持續開展科技列車行、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科普微視頻展演活動、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優秀科普展品巡展暨“流動科技館”進基層等一系列豐富多彩、貫穿全年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積極推動科普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全力構建大科普工作格局,讓熱愛科學、投入創新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以高質量科學普及助推高水平科技創新。
近年來,科技部黨組高度重視高質量科普作品供給,在科普微視頻展演活動方面,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涵,通過科普微視頻進校園、科普微視頻研討沙龍等方式,讓更多的受眾與科普工作者、行業專家加強溝通交流,擴大科普作品影響力,提升科普資源共享度,助推新時代科普事業快速發展。
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長金介紹,揚州市堅持把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一同部署、一同推進,一批綜合性科普場館和教育基地建成投用,重點實施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飛鯊”科技教育工程等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全市科普事業蓬勃發展。此次,組織開展科普微視頻展演、科普工作巡禮展覽、科普微視頻創作研討會、中小學生科普教育基地觀摩等一系列活動,旨在面向更多的青年朋友們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必將有力推動“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在揚州大地蔚然成風。
活動現場,組委會通過展播科普微視頻作品、現場科學實驗、科普演講和小品、音詩畫和歌舞等方式,為200多位參會代表與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