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阿爾法套利?
阿爾法套利是利用做空股指期貨對沖掉證券資產系統性風險帶來的貝塔收益,從而更為穩健地獲得更為主動的、也更考驗操作者判斷能力的超額阿爾法收益。
經驗表明,由于新興市場的有效性較弱,專業投資者容易在這種市場利用專業管理、積極操作、資金規模等優勢獲得較高的阿爾法收益,從而跑贏大市。
William Sharpe在1964年其著作《投資組合理論與資本市場》中首次提出,并指出投資者在市場中交易面臨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其中系統風險可以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中的證券市場線方程E(ri)=rF+β(rM-rF)被定義,其中 β=Cov(ri,rM)/Var(rM)是衡量證券或有效組合承擔系統風險水平的指數。
資產收益除了因承受系統性風險所享有的貝塔收益,另一部分是因承受非系統性風險所享有的阿爾法收益。如果投資經理找到一組具有超額收益阿爾法的投資證券組合,為了回避大盤下跌的系統性風險,通過做多具有阿爾法值的證券產品,做空指數期貨,即可賺取實現回避系統性風險下的超越市場指數的阿爾法收益。
阿爾法套利的原理是什么?
為實現阿爾法套利,選擇或構建證券產品是關鍵。
首先,兼具折價率與超額收益阿爾法的證券產品是進行阿爾法套利交易的首選,包括具有折價率,并能超越市場指數的認購權證,封閉式基金等。它在套利中屬于低收益,低風險套利方式。
其次,具有超額收益阿爾法的證券產品是進行阿爾法套利交易的次選,主要包括開放式股票基金、股票、行業指數產品。它在套利中屬于典型的高收益、高風險套利方式。(此種套利僅適合有能力挑選出具有穩定阿爾法證券產品的投資者,投資者在做阿爾法套利的時候應該與市場驅動因子監測體系結合起來分析。)
套利機會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可分成以下三類:一、統計套利;二、事件驅動;三,高頻交易。
一:統計套利:利用統計學知識,選擇大概率行為的交易。假設,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股票價差大于1元的情況很少,那么當市場的價格波動導致建設銀行的股票價格比工商銀行高出1元時,你可以通過賣出建設銀行股票、買進工商銀行股票構建投資組合;當兩家公司的股票價差回歸到1元以內時,做相反的交易,從而獲得交易收益。簡單地說,就是通過股指期貨和股票聯動,利用市場暫時的失靈,獲得無風險收益。
二、事件驅動:主要通過掌握企業發生變化時市場對企業證券的定價與證券的實際價值之間的差異,交易事件發生前后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回歸。該策略一般關注的企業事件包括企業分拆、企業收購、企業合并、破產重組、財務重組、資產重組以及股票回購等。由于事件驅動套利一般會保持與指數極低的相關性以及相對平穩的走勢,同時收益相對不高,因此該策略對杠桿的使用是比較普遍的。
三、高頻交易:高頻交易是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化交易。目前,高頻交易在美國非常普遍,美國股市總體成交量中約有70%通過“高頻交易”完成,而進行“高頻交易”的機構數量僅有2%。但是我國高頻交易尚不成熟,這種新型套利方式必將會給我國證券市場交易帶來巨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