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第一個老意思是什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第一個“老”字的意思是:尊敬、孝敬,為意動用法。第二個“老”字是名詞,意思是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是:贍養孝敬自家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孝敬別人家的老人。
(資料圖)
老吾老的出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孟子》中《齊桓晉文之事》一章,原文節選如下: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譯文
(孟子)說:“(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渤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確實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禮,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統一天下,不屬于(用胳膊)挾泰山去跳過渤海這一類的事;大王不能統一天下,屬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禮一類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統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轉動東西那么容易了。
故君子有不戰中君子什么意思?
君子,指上文說的“得道者”。
意思是“所以說有德行的人不會輕易的發起戰爭
這是孟子的話,前面是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句子本身不難,但關鍵要點出這個“君子”不是我們現在意義上說的柳下惠那種人,而是指與“眾叛親離”相對的“天下順之”的所謂“有道明君”,是有德行的君王。
其次,這個“有不戰”也值得挖掘。有人認為:孟子不是老莊,其前文中“域民”、“固國”、“威天下”、“攻親戚之所畔”等語,均說國君入世治國的進取心是極弢的,不管什么時候都應積極主動地壯大發展自己。譯成“不戰則已”的意思,不僅沒有積極進取的主動意味,反而有與世無爭的被動之嫌了。
所以完整地說,可以這樣理解:
所以能行仁政的國君征服他國并不需采取戰爭方式。但若必須以兵戎相見,那他一定會取得勝利。
關鍵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第一個老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