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赤字率什么意思
財政赤字率是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部分的所占比例,是衡量財政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財政赤字是指國家當年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的經濟現象。目前來說,國際上的財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線為3%。根據我國《預算法》明確規定,地方財政上不設立赤字,故此通常所稱的財政赤字,即是中央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GDPX100%=(財政支出—財政收入)/GDPX100%
以2014年的財政赤字為例。201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0349.74億元,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000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為141349.74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1661.54億元,增長8.2%。加上補充中央和地方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及地方財政結轉下年支出2195.2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993億元,支出總量為154849.74億元。收支總量相抵,赤字13500億元。2014年GDP約為635910億元,故財政赤字率約為2.1%左右。
若以國家公共財政支出和公共財政收入差額計算,則其差額為11312億元,此差額與GDP的比值約為1.78%,顯著低于當年的財政赤字率。
財政赤字是高了好還是低了好
財政赤字代表入不敷出,這是不好的現象,如果財政盈余,代表政府收入沒有利用好,也是不好的現象。所以,最好就是做到財政沒有剩余,也不要赤字,錢剛好用完就算。
至于你問財政赤字是高了好還是低了好,當然是越低越好啦!
關鍵詞: 財政赤字率什么意思 財政赤字是高了好還是低了好 公共預算收入 收支總量